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工作动态
选拔农民工干部也在唤醒选人用人思想解放
发布时间:2009-11-25   点击次数:
      最近,四川遂宁市公告,拟从遂宁籍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中,定向公开选拔3个副科职领导干部。“农民工从政”一时成为媒体追踪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支持者说,从农民工中选干部,这个“格”破得好,这项举措突破了选拔党政干部的身份界限,是对现有选人用人机制的一种挑战;保留意见者说,农民工从政有很多不适应,比如学历层次低、文化水平有限、机关工作经验缺乏等等,未必能够胜任工作,这项举措应该慎行。

  笔者认为,对于被选拔农民工干部的适应能力提高需要重视,但选拔农民工干部这种尝试,也的确在唤醒我们在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特别拓宽干部选拔来源是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近年来,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破格使用有能力的干部成为各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趋向,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体制机制上都很不少创新之处。但基于选人用人惯性思维,在不少人看来,像提拔农民工作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这件事,确实显得“突兀”、“出格”。

  遂宁市这次选拔农民工干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两点:一是被选者是农民工,选拔突破了身份界限;二是被选择之前没有从政经历,选拔脱离了用人惯性。从农民工里也能选出合格的副科级干部?正如本文刚开始提到的,许多人从层面质疑这次选拔的合理性。那么什么人才合适呢?是要用一些类似于在“党政部门工作XX年、城镇户口、担任科员X年以上、具备XX学历、会X门外语并达到XX水平”这样的框框来套,还是看个人综合能力突出不突出,本地和本部门工作需要不需要?恐怕,在很多党政部门选人用人过程中更注意前者,而忽视了后者。

  在很多地方选拔党政干部是存在着一些条件限制是不必要的,这些条件并非每项都是该项必备必须,只是作为把大批人挡在合适人选之外“门槛”。不少事例表明,一些党政部门把严格限定资格条件当成了选拔干部暗箱操作的第一道“关口”,不仅保证“合适”的人顺利入围,而且在个别方面“优势突出”,成为当然人选。这些都使得一些真正的可用之才无法得到重用,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都受到影响。此外,不可否认,选拔任用党政干部的渠道还主要是体制内的干部擢升,从体制外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分子当中选拔干部十分罕见。所以,农民工干部对于这些操作的惯例不能不说是一种突破。

  在这个“人才就是竞争力”的时代,我们在看待用人问题时,应该少一些定势思维。应该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摆脱现有的选人用人思维定势,多从基层、从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当中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充实到党政干部队伍中。使这一批人在党政干部的岗位为上能够发挥好自己的专长、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不仅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得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也能起到推动干部队伍优化、干部队伍活力增强的作用。

  有理由相信,随着选人用人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有更多的党政部门在选任用干部的工作实践中跳出原来划定的选拔干部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这篇文章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活,有更多地各方面优秀人才会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