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干部工作 >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欲知梨子味,须得亲口尝”
发布时间:2009-11-24   点击次数:
“欲知梨子味,须得亲口尝”
——上海市委组织部机关围绕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开展副处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工作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作为市委重要组成部门,近年来在按照中央、中组部和市委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多次开展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局级干部的同时,积极尝试开展部内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工作。尤其是20096-8月,市委组织部审时度势,大胆创新,一举拿出8名副处级领导职位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其推出岗位之多、选拔视野之宽、操作过程之规范,在部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推进全市面上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一、岗位推出数量多,体现了带头改革选人用人机制的决心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市委组织部根据部分处室班子结构情况,提出要带头改革选人用人机制、集中选拔一批副处级领导干部,为全市面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提供经验。分析这次岗位推出的特点,一方面,列出的职位多。在对部内处室领导班子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基础上,列出了需要通过竞争上岗选拔副处级领导成员的8个岗位,占部内全部15个处室的一半以上。具体包括:办公室副主任1名、研究室副主任(政策法规处副处长)2名、组织一处副处长1名、组织二处副处长1名、综合干部处副处长1名、人才工作专项办副主任1名和信息处副处长1名。另一方面,岗位覆盖面宽。这八个岗位广泛涉及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以及综合工作等领域。这些特点在以往部内是没有的,充分证明这次竞争上岗是“雷霆出击”而不是一般性干部调整,是真抓实干而不是“走过场”,体现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变革传统用人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的信心和决心。
 
二、条件设置较合理,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
     竞争上岗的目的,是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领导和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市委组织部认真分析空缺岗位特点,合理“开列”前置条件,既体现严格标准,又不求全责备,努力把有实力或有潜力的干部纳入视野。纵观这份条件“清单”,其一,在能力要求上,不重学历而重能力,体现实效性。这次参与竞争上岗的条件中强调必要的学历,但不唯学历是举,规定只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就可参加选拔。但对经历阅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参加对象“应具备副处级、正科级(3年以上),并具有五年以上工龄、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表明,市委组织部选拔中层干部时,相当重视其心智和具体业务工作的成熟稳健性。同时也明确“对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可按照规定破格参加竞争上岗”,体现了选拔贤才工作中的包容性。其二,在对象来源上,不限组织部自身而扩大到社会大系统,体现开放性。条件明确要“动员部内同志积极参加,同时吸收部外同志参加”,还规定“由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报名,同时采用组织、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这些规定打破了以往单纯从组织部门选组工干部的模式,体现了市委组织部率先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全市各系统、条线广纳良才的开放气度。其三,在素质要求上,不但强调业务能力更强调综合能力,体现时代性。竞岗条件规定,参加竞争者一方面必须“具有组织工作经验”,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机关工作程序和管理特点”;另一方面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较熟练地操作电脑等办公设备”。这些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对组工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展示了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的远景目标。
     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从这次竞争上岗报名的情况来看,报名人数总数达到56人,其中研究生  28人,本科28人。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2。部内29人,部外27人。组织系统的44人,非组织系统的12人。平均8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最多的职位有20人参与,最少的也有5人参与,为真正做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有效保证。
 
三、操作流程讲规范,实践了公道正派的组织原则
     根据《条例》规定,市委组织部竞争上岗的具体工作是在部务会领导下,由机关党委制定工作方案并负责实施的。有关责任部门细分工作环节,规定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实施,积极体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努力为全市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榜样。一是把信息公开原则贯穿始终,强调全过程监督。这次竞争上岗规定,凡能公开信息的都及时予以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如竞争上岗通知公开,有关工作程序、具体职位、职位说明和报名资格等信息不仅在部内发文,还在局域网、上海基层党建网发布,让社会广泛知晓。考试情况公开,吸收干部监督室相关同志参加,保证整个过程的合法公正。拟提任的人选任前公示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等等。这些工作增加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二是把竞争原则贯穿始终,强调优胜劣汰。这次竞争上岗十分注重在“赛马场上赛马”。如对于笔试,在充分尊重和听取相关处室意见、紧密结合工作岗位实际确定试题后,机关党委(人事处)专门召开笔试布置会,对所有报名者按照所报岗位统一下发笔试题目,允许参阅有关信息和资料,但必须在两天时间内完成。然后根据打分排名情况,确定进入下一程序的人选。这些竞争渠道的开设,有利于考察出报名者的综合素质,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三是把民主和公平原则贯穿始终,强调平等参与。民主和公平是选好优秀人选的关键。这次竞争上岗的笔试环节,明确由相关专家、用人处室领导以及曾在部里工作过的外单位领导进行统一阅卷评分,在此基础上由部领导阅示,防止了一个人说了算现象。在面试环节,根据人适其职、用人所长原则,全面、精心、合理地设计评分表,并由分管部领导以及相关处室、干部监督室和机关党委(人事处)领导组成考官组,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性,防止了打分的片面性。在组织考察环节,考察组成员深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及所在处室听取领导和群众的意见,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这些工作充分尊重了干部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参与权、选择权,体现了公平公正、不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四是按照择优原则确定最终人选,强调差额比选。这次竞争上岗工作十分注重以差额方式择优选拔人才。如根据各个岗位的报名人数和笔试得分情况,明确按照13或者15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的人选。面试结果公布后,规定按照12的原则进行差额考察。在进行综合考察比较后,按照总分情况好中选优地确定最后的拟任人选。整个选拔过程坚持最优原则一个标准,并且由始至终一以贯之,保证了把那些具有宏观思维能力和大局意识,那些被实践证明确属优秀、群众公认度高、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上领导岗位。
     经过近两个月紧张的“赛马”,8位中青年干部最终胜出,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纵观这次竞争上岗,实现了干部队伍职级晋升惯例的突破:除了3人原来就是副处级外,其余5人均为从正科级直接提任副处实职领导岗位。推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除了一名出生于60年代后期外,其余均为70年代的干部;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32岁,平均36.5岁。加快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化:2名为大学学历,3名为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有3名为博士研究生学历,都超过了本次公开竞争上岗通知中所要求的大专学历水平。“欲知梨子味,须得亲口尝”,选准用好一个人,就等于树起了一面旗帜。部机关打破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等旧框框的举措,对于激发基层干部爱岗敬业、奋发努力的热情,对于推动机关协调、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形成,对于引领和指导全市的干部人事改革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