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
砥砺科学发展能力——福建抓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纪实 |
|
人民网记者 朱竞若 赵 鹏 余荣华 |
2008年10月07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这是福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努力与探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犹如一句响亮宣言,又如一声前行号角,福建已经作出回答,福建还将继续作出回答 福建的变化,静悄悄,却又扎扎实实。 从森林资源危困,到率先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覆盖率达到62.96%,居全国第一;从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行全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指标出现逆转;从闽东闽西差距巨大,到闽西审视比较优势,急起直追;从只重GDP增长,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民生为重、又好又快…… 福建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省委书记卢展工说:“福建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转变发展观念,推进科学发展,福建各级领导班子也曾感到困难多、办法少,而今天,他们决心坚定、精神坚韧,咬定目标、改革创新。提高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八个字: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专题研究找准关键,干部培训“一班一策” 理论武装“点燃”科学发展热情 今年7月1日,卢展工在省委党校调研时说:“要把理论学习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干部理论学习作为一项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使每一次学习,都成为领导干部提升素养的有效充电;使每一次学习的过程,都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经历”。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福建省委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专题研究班,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到海西来了,讲背景、释政策;省委省政府领导到班上来了,讲思路,提要求;省直有关部门领导上讲台了,谈想法、出新举……省委党校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西战略,先后培训干部超过1.5万人次。 理论学习,打开思路;历史变迁,寻找借鉴;跨国比较,开阔眼界……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福建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干部综合素质、战略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省委认为,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要“真心、潜心、用心学习理论。”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玉辉介绍,加快两个先行区建设专题研讨班,312位厅级干部参加了学习,党员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出思考和建议,交流讨论,气氛极为热烈。 在科学发展观专题学习中,省林业厅的领导班子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这一讨论推进到整个系统, 为福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思想基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强化以人为本,探索建立派遣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动派遣模式,率先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省教育厅深入剖析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用长效机制来解决问题的探索性措施…… 从专题研究班到专题培训班,把理论武装与提高解决科学发展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福建探索用新的教学方法,“点燃”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情,使“要我学”的任务变成“我要学”的追求。 “一班一策”教学法凸显福建特色。探索首先在937名乡镇党委书记轮训中展开。闽东闽西发展差距大,乡镇干部面临的发展难题不同。福建从“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出发,创新培训方法,实现了学员不同、专题不同、师资不同、教学地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从2008年起,福建将用5年时间分层次、多形式把全省在职干部再轮训一遍。 四个专题七度调研,谋划发展海西先行 凝聚共识驾驭经济社会全局 2008年夏,大地在高温中炙烤。 7月31日至8月8日,卢展工亲率一支调研组,轻车简从,深入泉州各县市、开发区及街道、乡镇、企业开展调研。而就在同时,由其他省委常委为组长,另配有人大、政府、政协及若干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8个调研组,也深入其他8个地市,就“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海西先行、加强党的建设”等4个专题展开调研。 福建省委每年都抽出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全省性大规模专题调研,今年已是第七度。转变发展方式,摸准现实脉搏,凝聚集体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项项关于海西科学发展的举措、一桩桩关于以民为本的创新、一条条关于又好又快的决策,不断酝酿、形成、出台、落实—— 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实行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下派村支书、专家服务团、农村“六大员”制度;坚持每年都向全社会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率先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实行农房统保;率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率先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保险……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调研、决策、落实四位一体的机制,有力地提升着福建省九地市领导班子推进科学发展、解决现实重大问题的能力。 相对发达地区的领导班子,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已有的发展成果,找不足,开新路。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州处于什么位置?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说,在福建建设“两个先行区”的实践中,福州要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构筑临江向海、山水相间的沿江滨海现代化城市新格局。 如何应对“特区不再特”的新挑战?经济特区厦门市提出,厦门要继续在全省示范带头,坚持改革创新与规范运作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与参与全球竞争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民生法制相结合。 “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增强后劲。”泉州市委出台《泉州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试行办法》,把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政治文明、重点工作等5个方面39项指标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实绩的主要内容。 “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事关民生的工作做好。”晋江经济发展迅猛,市委班子却如此自定规矩。仅今年他们投入民生建设的财政就高达15.47亿元。 “科学发展观强调好字当头,加快老区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如今,随着污染产业的退出,新兴环保产业已经逐渐在龙岩市唱起“主角”。 地处偏远的清流县曾遭遇发展阻碍,县委领导班子带领干部群众看到了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短短一年间,花卉产业兴起,工业结构调整,简陋县城巨变! …… 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充满了矛盾、曲折、困难的过程,迎难而上,跨越坎坷,化解矛盾,科学发展观为福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省直机关率先垂范,服务基层锤炼作风 优良作风夯实执政为民基石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事业全局。”省委认为,提高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锤炼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又一个关键。 改进工作作风,学习有榜样,建设有目标,检查有办法,改进有措施!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情况有何做法、成效?”“领导班子能否切实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今年4—5月,由省直机关工委、纪委、效能办等共同组成9个调研组、4个暗访组,对80个省直机关党组(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一场大调研。调研中,“听、看、访、谈、议”多管齐下:召开了75场座谈会,961名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个别访谈948人,问卷调查1508人,查阅了众多学习笔记、会议记录、活动记录等材料。 让普通群众感兴趣的是,4个暗访组对省直机关及部分服务窗口进行了暗访:有多少人上班姗姗来迟,下班早早离开;有没有工作人员一杯清茶一张报纸“磨时光”;有没有开着电脑不工作而是玩游戏、炒股票……总体情况良好,也有被逮了个正着的。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省直机关工委负责同志说,评价“工作好坏”并不是调研的主要目的,他们更期望发现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的趋向性、普遍性情况。 “优点阐明,不足说透”,每个单位接受调研形成的评议材料都超过10页纸。思想政治建设诸多亮点记录在案,部分单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调研结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卢展工对调研情况汇报专门批示,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各单位领导班子深受触动,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如何将理论学习与科学发展具体实践更充分结合,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是示范和表率,要常抓不懈。省委日前已决定,对机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定期调研的经验,将向各设区市推广。同时,省委高度重视把素质好、有潜力的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接受磨练。 福建先后选派两批9000多名省市县机关干部到贫困村、薄弱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每批任期3年。他们在基层一线最困难的地方摸爬滚打,与当地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 实践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不到深山,不知还有农民生活这么苦!”省直机关下派干部张志坚第一次来到崇山峻岭中的周宁县玛坑乡东坑村时,这个无自来水、无小学校舍、无文化站、无卫生所的村子,让他深受震撼,与百姓的血肉情感,那一刻充盈着他的内心。 9000多名干部,怀着热诚之心而来,誓言“不干出个道道不回去”。首批干部下派期满,3700多个驻点村农民收入3年内普遍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省平均速度。下派干部们强化村两委班子、完善制度、培养后备干部,3年来共计发展新党员5000多名,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乡亲们高兴地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下派干部们自身更受益匪浅,一位“下派支书”发自肺腑地说:“驻村三年改变了我的一生。” 知民情、体民忧、解民困,一大批干部在加深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迅速成长起来,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有的已经成为厅级领导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