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政策文件
省人才办:高校人才强校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08-11   点击次数:

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强校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0号),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现就在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重点,以提升国际化素质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作,促进高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学科发展、增强科研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建设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总体目标。到2015年,高校办学水平、社会服务水平以及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校生师比调整到151以下,其中研究型大学121以下;全省高校校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中,有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比例达50%,具有半年以上校外实践经历的高校教师达30%;全省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达40%以上,专科院校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达50%以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8%以上;有20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同类学科前列,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

 

   二、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校人才队伍

 

    3 、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高校申报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实施省“双创计划”、学术大师计划、特聘教授引进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15年,资助高校面向海外引进5名学术大师,30个左右世界先进、国内顶尖的创新团队,3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选聘300名特聘教授。完善高端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建设一支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为高校培养一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造就一批协作攻关、勇攀高峰的创新团队。

 

    4、加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需要,以省青年人才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高校“青蓝工程”,“十二五”时期,选拔培养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0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00名。通过选派出国留学、短期培训,参加高层次创新团队等方式,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选派100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世界200强大学攻读学位或访问进修。增加公派留学经费,扩大中青年教师公派留学规模。大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省高校任教,优化青年教师结构。

 

    5、加快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依托行业企业和相关高校,重点建设50个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形成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并重、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举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造就一批职业教育家、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带动培养一批高校学生成为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在企业建立一批教师工作站,健全兼职教师跨校聘用机制。

 

    6、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队伍建设。实施高校校长和管理人才海外留学计划,积极组织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骨干赴海外培训,加强岗位锻炼,有计划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内一流高校和地方挂职锻炼,着力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

 

   三、完善政策措施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平台,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设立人才基金,建立研发机构。从省内企业选聘500名科技企业家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担任产业教授,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采取激励措施,支持高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8、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建立高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及团队不拘一格放开引进,成熟一个引进一个。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和聘期考核,探索专职科研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通过人事代理、雇员制等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建立竞争、择优、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促进高校人才合理流动。拓宽优秀企业家到高校兼职授课的渠道,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9、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发挥用人单位评价主体作用,对具备条件的高校,逐步下放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扩大高校教师职务“以聘代评”的试点范围。

 

    10、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建立与创新成果挂钩的薪酬制度。完善人才资源、技术和成果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直接参与分配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使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

 

   四、组织和实施

 

    1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实施人才强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强校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本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立足自身的办学层次、学科领域和服务方向,建设各具特色的师资队伍。

 

    12、落实重点投入。围绕加强高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大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调整高校经费支出结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占总支出的5%左右,用于高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加大对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投入力度,依托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3、推进改革试点。各高校要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人才强校工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有益经验。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方式,在省内高校中遴选几所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进行试点,围绕试点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集成支持,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成果与经验。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