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上情下达
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六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发布时间:2012-12-06   点击次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我们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华民族“奔小康”的千年梦想日渐成真。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境界,步入新阶段。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各项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没有文化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良好生态环境就没有真正小康”……针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加关注教育、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绘就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然要靠改革开放。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制度保障更加坚实更加有力。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需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环境;需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需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进入“倒计时”。让我们团结奋斗、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