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非公经济在苏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并成为引领这座城市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全市完成的万亿元GDP中,非公经济贡献率超过86%。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数量庞大的非公企业,无疑是稳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我市各级党组织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率先积极探索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机制。“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苏州,党建工作在不断创新、突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苏州故事】
“六型党建”构筑 外企党建的“三星模式”
上周五,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中组部非公经济党建调研组。这在与苏州工业园区同龄的该公司发展史上还是头一回!
一家外资企业的党建工作何以吸引中组部的目光?
先来看一组数字:三星半导体公司现有共产党员295名,递交过入党申请书的入党积极分子832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到企业员工总数的近一半; 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中党员占比达43%,核心技术人员中占比33%,人力资源部门中党员占比超过34%……
这组“四三三”的数据在苏州所有外资企业中堪称一绝,不仅引起了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来了很多同类企业争相学习、借鉴。
开展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助推作用?三星半导体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成春介绍,公司于1998年成立党支部,2007年6月率先发展成为苏州市首家外商独资企业党委。从成立党委至今的五年时间里,公司的进出口总额从20多亿美元翻升至去年底的50多亿美元。“丰富的党建工作和数量庞大的党员队伍,对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现在在三星,企业、员工和党建三者形成了共同发展的‘铁三角’!”李成春这样总结。
三星开展党建工作锁定“六个型”,即建设引领型、数字型、学习型、活力型、激励型、服务型党组织。“六型党建”构筑起外企党建的“三星模式”。“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形成了双向互动力,党建不仅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各展所长,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李成春说。
如今,三星公司不仅有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党员服务中心,还有一份党员自己的刊物《追求》,并开通了三星半导体党委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实时宣传党建最新成果。
【纵深解析】
非公党组织组建率一年半增六成“五个坚持”诠释“苏州经验”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苏州非公经济进入健康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2003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为蓬勃兴起的苏州民营经济增添了更大动力。在此推动下,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发展质量全面提升,贡献份额快速提高”的发展态势。至2006年底,个体私营经济投资首次超过外资,增幅高于外资和国有集体经济投资。与此同时,苏州外向型经济也步入结构不断调整、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
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升党组织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战斗力和影响力迫在眉睫。在不断实践探索中,苏州非公党建由此步入了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并重发展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全市非公经济党组织总数在全国率先突破一万家。
一万家,既是一个里程碑,又是一个新起点。
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近年来,全市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为统揽,大力破解组建难题,致力服务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到2011年底,全市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8835个,非公企业党员人数达130122名。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从2010年底的34.3%提升到目前的94.2%,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猛增近六成。世界500强在苏122家企业,除个别设立办事处无实体企业外,绝大多数都建立了党组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非公党建的苏州实践实现了“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非公党建的“苏州经验”有何秘诀?市委组织部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坚持”。
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在非公经济发展之初,就把新领域党建工作抓早抓实,同时把“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及时融入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全过程,用人性化服务推动党组织组建。
坚持灵活多样设置党组织,针对传统党建模式与非公经济组织产权多元化的矛盾,把党建重点放在分类指导、因企制宜上,探索出“规范式”、“过渡式”、“挂靠式”和“起步式”等模式,有效扩大了覆盖面。
坚持加强力量配备,面对大量非公经济组织因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少而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实际,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对这些领域党的工作的有效指导。
坚持适应企业特点创新工作方式,以“有为”实现“有位”,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强化条件保障,按照“党费拨一点,企业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思路,不断加大对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投入,为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数据备忘】
1.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党员人数十年双双增了近五倍
2001年,全市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3323个;2011年底,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共有18835个,是2001年的5.7倍。
2001年,全市非公企业中共有党员23606名,2011年底,全市非公企业党员人数达130122名,是10年前的5.5倍;2001年,全市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740名,2011年发展党员3355名,增长了353%。
2.1.9万余名“指导员”助力非公企业党建
2001年,全市各地共选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1100名;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19479名,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指导力量显著增强。
3.党员服务平台体系城乡全覆盖
到2011年底,全市共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3147个,其中镇、街道以上党员服务中心122个,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1960个,其他各类区域、非公企业党员服务中心(站)1065个,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覆盖所有非公企业和党员比较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
4.每年引导性投入党建资金4000余万
自2005年全市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以来,各地每年都逐步加大对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目前每年引导性投入党建资金4000多万元,并对5270名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实施了岗位津贴制度,有效保障和促进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