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上情下达
破解非公经济党建难题的苏州答案
发布时间:2008-11-24   点击次数:
 苏州,作为一个私营企业超10万、外企超万家的城市,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摸索,在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苏州的党务工作者们给出了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万多个、非公企业应建已建率全覆盖、党建指导员选派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全覆盖的满意答卷——

  你见过这样的党建论坛吗?

  一位外企老总,从实行民主化管理、和谐劳动关系到救助困难职工……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和成效,把“党支部在企业发挥的桥梁作用”讲得淋漓尽致,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这是在苏州市首届非公企业“党建先锋论坛”上发生的一幕,发言者是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日本人中堀中介。

  一个日企老板,用切身感受称赞自己企业党建工作发挥的作用,可以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卓有成效;它也让苏州基层党务工作者们为自己执着敬畏的工作感到些许安慰!

  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金洁介绍,在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苏州已经在全市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超过1万个,占全市基层党组织总数的40%。

  这1万不是一个小数字,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更何况苏州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外企、台企建立党组织困难程度更高,也是业内人士所公认的事实。

  目前,苏州已经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非公企业应建已建率全覆盖、党建指导员对职工25人以上企业选派全覆盖、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

  与此同时,9万多名共产党员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带领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冲锋在前、孜孜不倦。苏州的经济实力和增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7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42亿元。这里面,有着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一份重要贡献。

  然而,当我们把视线从苏州收回,转而放眼全国非公经济党建领域时,凸显出来不容忽视的却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活动难、发挥作用难这“三大难题”。近年来,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各地都在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进展。然而,难题多、进展慢也是客观的事实,三大难题或多或少困扰着一些地方的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从全国看苏州,思考不由产生:

  苏州非公经济党建何以“风景这边独好”?

  “三大难题”在苏州是如何被破解的?

  苏州为何展现出党建与经济发展和谐共促的“双赢”局面?

  ……

  带着问题,记者今年两次走进苏州,深入张家港、常熟、昆山、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地,与市、县、区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同志们交流、探讨,形成了一份破解苏州非公经济党建难题的实践答卷。

  
破解“组建难”——

  “抓了党建,吓跑百万”的谣言不攻自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摆在了基层党组织面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针对非公经济不断发展的实际,高度重视扩大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覆盖面。然而,这项工作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阻力来自非公企业主的抵制。大多数企业主对在企业建党工作认识不一,心怀疑虑,甚至公开反对。他们认为企业就是负责搞生产,谋取利润最大化,其他的可有可无。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差异,部分外企尤其是台企非常反感建立党组织,工作很难开展。有的台商甚至表示,企业如果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就成了“搞政治”的场所,经济生产就没法正常开展,他就要撤资。“抓了党建、吓跑百万”的谣言一度甚嚣尘上。

  阻力来自基层党员干部的困惑。不少人认为没必要在体制外的非公企业建立那么多的党组织,会不会影响投资环境暂且不说,党的工作怎样让非公企业主认同,党组织建设如何有效开展,是一个从未碰到过的新课题。

  阻力来自非公企业党员的冷漠。一些党员对在非公企业内有无组织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党组织和自身作用发挥认识不清,认为关系影响不大。不少党员连组织关系都没有接转,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隐性党员”。

  “好在苏州有个‘不争论’的传统,只要认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就不遗余力去做。”苏州市各级党组织意识到,在日益发展的非公经济中加强党的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于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给了基层党务工作者很大的鼓励和鞭策。正是凭着这股“不争论、唯实干”的劲头,苏州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拉开了大幕。

  “抓得早、抓得实是我们的一个法宝。”由于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早,面对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始了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探索。1985年,苏州市有7家“三资企业”落户。苏州市委组织部及时跟进,在企业内部建立党组织。同年9月,苏州市召开6家“三资”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积极推广昆山苏旺你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为了消除非公企业主的疑虑,苏州市各级党组织提出,“要把做好非公企业主的思想宣传和发动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党委部门会同招商、税务、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苏州市委专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委员会,各县(区)、镇也成立相关领导和工作机构,统筹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各级各地逐步统一思想认识,“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被移植到非公经济党建过程之中,“人性化组建”方式在各地被广泛实践,通过召开恳谈会、定期约访、节日联谊、春节团拜等各种沟通形式,争取非公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经过总结和提炼,苏州市各地较早地确立了组建非公经济党组织“四个同步”原则,即审批投资项目与党组织设置同步提出,企业开始筹建与选择党组织负责人同步考虑,招收企业职工与推荐党员骨干同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同步开展,有效地打开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局面。

  “在非公企业初创之期往往会碰到不少困难,这时我们伸手过去帮一把,就很容易和企业主建立友好的感情,开展党建工作就相对顺利。”苏州枫桥街道非公经济党工委书记、招商中心主任陆学明深有体会。两个头衔集于一身的他在招商的过程当中和许多非公企业主成了朋友,在企业组建党组织也就顺理成章了。

  抓得早的效果还在于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创造了一个氛围。在一个区域内,“明基建了没有?西门子建了没有?他们都建了,我们也被带动了起来”。万事开头难。“如果企业已经定型了,到一定规模了,再去组建,难度可能比一开始就组建要难上好几倍。”苏州各级领导和长期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同志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重点突破、中间带动”,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另一个法宝。具体来说,就是把区域内规模大、影响大的非公企业作为组建党组织的重点,通过抓有影响的企业,来带动周围一些小的企业的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比如,许多电子企业都在一条生产链上,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的企业来开展生产经营,苏州各级党组织就把这家龙头企业作为组建党组织的重点,来攻克难关,来带动一批。现在苏州的外商企业、台资企业中,员工人数上万的就有好几家。其中有高新区的一个企业,前身为华硕公司,现在更名为和联集团,有7万名员工。企业建立之初,商谈组建党组织的进展相当缓慢,经过三、四年的努力,才得到了企业主的同意,当地党委及相关部门几任领导和具体工作同志都为之付出了心血。然而,这个突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非公企业如茂森精艺金属、麦德隆、阿特斯等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也像和联集团一样建立党组织。在大企业组建党组织的辐射作用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世界500强”在苏州122家企业,除了个别设立办事处无实体企业外,基本都建立了党组织;7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单独组建党组织达到了90%以上。

  与此同时,没有党员或者党员人数不够,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像这样的非公企业在苏州也为数众多。在实践中,苏州积极创新党组织组建模式,因企制宜,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规范式”、“过渡式”、“挂靠式”和“起步式”等组建模式。其中,除了“规范式”以外,其他三种都是针对党员人数不够或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专门设计的模式。

  近年来苏州还选派了约8000多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对这些领域实现了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积极推广“区域统建”模式,在开发区、人才市场、商务楼宇及村、社区建立固定非公经济党组织,通过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区域内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以这种相对稳定的党组织形式,向尚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渗透和扩大党的影响。

  依托区域性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加强。摸底排查、发放活动证、开通服务热线、发放服务卡等一系列举措,使“隐性”党员逐渐“显性化”,为顺利组建党组织创造了条件。虽然非公经济党员可能经常在流动,但有了固定的党组织,有了懂行会干的党建工作负责人后,开展党组织活动就远离了干扰,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组织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得到明显加强。

  
破解“活动难”——

  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在苏州采访期间,一个个“品牌化”的活动名称让记者应接不暇:“我为党旗增光辉”、“我为企业献一计”、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名家进名企”、网上课堂、党组织书记联谊会、党建先锋论坛……

  “如果说抓组建促进了党组织‘量’的扩张,那么抓活动则可以实现党组织‘质’的提升。”苏州高新区组织部、非公经济党工委副书记朱勇一句话点明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意义。

  然而,曾几何时,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无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的“三无”难题让众多党务工作者费尽脑筋。这“三无”难题并没有“放过”苏州人。由于非公企业的特殊性,一些传统的方法并不管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同样是提供活动保障方面的指导思想。苏州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产物。

  走进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占地接近两层楼的党员服务中心,有窗明几净的会议室、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大厅、还有藏书累累的阅览室……

  在苏州,像西门子这样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的企业不在少数。苏州市对党委建制非公企业党员服务中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党组织活动要求和制度规范等内容要“上墙”、要有统一规范的标识及电教设备等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积极在区域内推进开发区、街道、乡镇党员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可以在这里得到咨询、指导、协调、帮困、培训及组织开展活动等多种党内服务。流动党员在这里可以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顺畅地接转组织关系;基层党组织可以在这里帮助非公企业开展各种活动。

  经过精心设计,以红色为基调,由“党员服务中心”中、英字式与党员服务中心徽标组合而成的图案,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不断跃入记者眼帘——经介绍,这就是苏州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的统一标识。苏州市委要求,全市党员服务中心的门牌、灯箱等外观制作都要使用这一统一的识别系统。党员服务中心面积一般都在500平方米以上,内设“两站五室”,即流动党员管理站、电化教育工作站、教育培训室、综合活动室、阅览室、谈心室、健身室。

  目前,苏州已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1421个,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比较完善的党员服务网络。同时,积极在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内建立党员服务中心。苏州通过制定出台规范性意见、举办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培训班、编印《党员服务新资讯》、开展优秀党员服务中心表彰资助等措施,全市党员服务中心软硬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地区党员服务中心还利用电子IC卡对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计算机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苏州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全市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电子化、全市范围内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网络化、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统计报送自动化。

  2007年,苏州市党员服务中心为1.1万多人次接转了党员组织关系,接纳流动党员1401名,培育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992个,举办各类培训5000多场共计20.5万人次,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2920余场次,有63400多名党员参加了活动。党员服务中心已经成为苏州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无场地的难题迎刃而解。

  “党费拨一点、企业出一点、财政补一点”,一直是苏州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解决经费难题的主要思路。苏州市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市、县级市(区)、镇(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工作机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交纳的党费,上级党组织可将其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半数以上或全部返还党员所在的党组织。对活动经费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要从留成党费中适当拨补。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通过各级财政统筹解决专项工作经费。”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苏州建立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各市、区也陆续建立了专项资金。目前市和各县级市、区专项资金总数达到2700多万元,每年市、县两级用于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经费在1000万元左右,大大缓解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燃眉之急”。同时,苏州市认真做好党建工作经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工作,“以奖代补”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但充实了经费,还有效地调动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一些地区还通过地方财政,按照每年党员人均不少于100元的标准划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有效解决了非公经济党建无经费保障的难题。

  党员参加活动无时间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开展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又一大难题。苏州各地创造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活动时间的紧张。特别是苏州各开发区,根据区域内高新企业多、党员年轻化、知识化等特点,不断完善网络党建、网上学习、网上支部活动等形式,绝大多数党务活动都有网络视窗。随时都可使用网络把党员从工作的包围中解放出来。休假日在区域内党员服务中心开展活动也为党员们所接受。更值得称道的是,一些地区还专门成立了党务工作流动工作站,上门为企业服务,如接转组织关系、提供学习资料、为开展活动提供帮助等,不仅节约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时间,还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成本,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事实上,在苏州基层党务工作者看来,时间是有弹性的。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活动有无吸引力是决定党员是否踊跃参加活动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开始,苏州高新区面向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公开征集党日活动菜单,经网络投票产生年度活动菜单,吸引了大量非公企业党员参加,把“要我参加”变成了“我要参加”。一个个具有时代气息又贴近实际的活动,使企业对党员参加活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相当一部分外企,原来党员参加活动,要请“事假”或要扣工资,现在,不仅“事假”变成了“公假”,对一些开放性活动,企业主还带头参加,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破解“发挥作用难”——

  “有为”才能实现“有位”


  针对部分企业主不重视、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靠什么才能扭转这种形势,走出一条党建工作与非公经济互促并进的新路子,是长期以来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在苏州采访和接触过的党务工作者几乎是众口一词:“有为才能有位!”

  以台企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惠芬为例,这位曾在国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能干女性,刚被派到公司负责党建工作时,被公司老板看成是来安置的“下岗人员”。好强的陈惠芬没有气馁,一方面,她帮助企业促进生产经营,组织党员提合理化建议,开展“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和“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违章”的“三有三无”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沟通员工与老板的关系、维护员工正当利益等,当好“内管家”;另一方面,她调动各种资源,为企业做好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联络服务、对外协调等工作,为台商作好寻医问药、子女入学、安排家政等工作,深得台商欣赏与器重,经常采纳她的建议。1997年,沪士公司在昆山第一个推行外企员工住房公积金;之后又在昆山外企中首先实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金保障”。

  在陈惠芬身上,还演绎了一个极不寻常的“四易办公桌”的故事,从刚开始在后勤办公室和司机合用一个办公桌,通过她的杰出表现,现在她在总裁办公室旁边有自己独立的大办公室,这个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故事折射了苏州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曲折的发展过程和蒸蒸日上的现状,也印证了“有为才有位”这句话的真实性。

  在苏州,像陈惠芬这样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基层党务干部还有一大批。可以说,全市绝大多数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都以出色的工作确立了在企业中的地位,有的被委以重要的行政管理职务,有的还获得了全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政治上红色、工作中出色”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苏州各级党组织深深地认识到,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业务精干、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奉献的优秀基层党务干部。条件成熟的话,企业内部通过党员民主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企业,就由上级党组织主动物色合适人才选派到企业中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有一定管理经验成为选派非公企业党务干部的“硬杠杠”。对党建工作指导员则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发区服务机构、经济部门干部或退休干部中选聘,全部实行规范化培训和持证上岗。目前,苏州各地正在探索选派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通过公开选聘、明确报酬待遇及考核管理办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力量。

  2007年,苏州市首次举办了部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赴中央党校培训班。“反响非常之好”,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的日企福田金属党支部书记秦滢感慨。培训一直是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素质的重要途径。除了定期轮训、外出参观以外,苏州市委组织部还和市工商局联合搭建了“红色家园”学习平台,为非公经济党务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工作交流、社会考察等服务,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此举为有效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素质参差不齐的难题另辟了新的途径。

  “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大党建工作模式是苏州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有力促进了非公企业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西门子党委就实行“支部加工会”的模式,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机构对应设置,人员相互兼职,工作互为表里,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活动丰富多彩,在企业主和职工群众中口碑极好。

  通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大部分非公企业主深深体会到了党建工作带来的好处,“背靠组织好办事”渐渐成为企业主和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口头禅。一些意想不到的场面开始上演:

  福田金属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协调解决10多起劳资纠纷,积极参与薪资谈判,为员工争取了“24小时雇主责任险”等法定险外的保障,劳资关系实现了和谐。在建厂10周年的庆典上,公司董事会提出要“给党组织一个惊喜”,自发组织经费募捐活动。

  王子制纸妮飘公司党员骨干攻克先进设备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并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企业发展,公司破例决定高层会议必须吸收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并给予党支部活动经费和专用场地。

  ……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创新。如何管理好现有非公经济党组织?如何解决中小型非公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问题?如何突破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发展空间的体制瓶颈?……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并没有满足已有的非公经济党建成绩,他们在非公经济党建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仍在继续着。

  采访中,我们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它的重要意义究竟在哪里?

  “在新的历史时期,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涉及领域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广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充满活力和极具潜力的重要力量,也日益成为党执政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新经济领域党的建设。只有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党领导的事业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非公经济也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全面达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的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立平的这段话,对我们的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记者 徐荷 胡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