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级精神 > 上情下达
2007年苏州市人才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8-01-08   点击次数:

2007年我市人才工作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实施“四大行动计划”,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全力打造人才首选城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人才质量大幅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统筹协调,人才工作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组织了05~06年度县级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选出了“2005-2006年度科技和人才工作先进地区”4个,科技和人才工作创新奖、管理奖各4个,分别给予了10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首次将专家书面评议意见反馈给各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开展了人才工作重点课题调研。开展了“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调研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意见》,起草了《关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三是用好人才开发资金,充分发挥杠杆和保障作用。2007年人才开发资金规模达到1730万元,在资金使用中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对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四大类40个人才工作项目给予资助,并认真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较好地发挥了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四是统筹兼顾、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人才办认真做好协调工作,市经贸委、人事局、科技局、劳动社保局、农办、市政法委等部门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大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集聚能力显著提升

    截至12月底,全市共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7.63万人,其中:博士344人、硕士2984人、本科3.9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533人。

    一是着力完善引才政策体系,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意见》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整合、集成科技和人才政策,对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大力度资助。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高层次人才集聚速度加快,层次进一步提升。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今年共资助108人,其中我市有23人,位列全省榜首。

    二是“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顺利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快集聚。召开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和重点创新创业团队人才需求推介会”,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参加推介活动,社会反响良好,姑苏人才计划首轮申报项目达到110个,经过多环节遴选,最终确定16个领军人才项目,有效推动项目与人才、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对接,成为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先导战略、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举措。截至目前,全26个科技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员)已累计入驻2359个创新创业团队,其中今年入驻的有639个。在这639个团队中,集聚了硕士495名,博士131名,留学回国人员191名。

    三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放量增长。今年首批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申报者达到95人,经认真评审确定了73名资助对象,共计将兑现1000万元的资助承诺,是2006年全年的5倍。

    四是创新引才机制,初步建构起了社会化、专业化的引才网络。进一步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组织、华人团体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信息互通平台,目前全市已在海外留学生高集聚的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2个海外人才联络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出台了《关于发挥人才中介机构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的作用的实施意见》,鼓励猎头公司为苏州在全球网罗、挖掘和引荐人才并由政府给予重奖。目前,万宝盛华、中华英才网等8家国内外规模较大、业绩较好、诚信度较高的专业化猎头公司已成为我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合作单位。

    五是院市人才合作进一步加强。将我市对挂职干部的专业需求与中科院人才实际状况充分结合,确定2名同志分别到太仓市政府和市环保局挂任科技副职。至目前,中科院已累计选派21名同志到我市挂职。

    三、加大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内生性人才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经专家评估,择优选定电子机械、旅游管理等6大紧缺专业共24个培养项目,并对其中的13个境内外重点培养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额达160万元,参训人数1000多名。同时围绕“四大行动计划”,举办了紧缺专业讲座10个,受益人数达到2000多名。

    二是沿江服务业人才开发培养再掀高潮。着眼于创新沿江产业发展模式,创建服务业人才优势,举办了“江苏沿江地区服务业人才开发‘双创’大会”,开通了“江苏沿江服务业人才网”,与国内外11家著名培训机构就高层次人才培养签定了合作协议,表彰了6名为我市提供了大量人才和科技信息的高校特聘专员,举办了“人才开发与港口建设”高层论坛和沿江地区服务业人才现场对接会,对加快沿江地区人才引进、促进校企科技合作、畅通区域人才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省“333高层次人才”和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培育对象的选拔培养有序开展。全市共有126名高层次人才列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其中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5名,中青年学术科技带头人121名。共有118名高层次人才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培养对象,其中领军人才7名,拔尖人才35名,优秀人才76名。

    四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出台了引导苏州本地毕业生学习技能,实行高技能培训资助的政策意见,推出了“优秀青年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全年共培养10个工种300名优秀青工。积极开展企业内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工作,全年共资助115名技工学校教师进企业实践研修。大力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苏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开工,苏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破土,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公共实训中心进入规划、设计。坚持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政府购买制度,加大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成果奖励力度,全年共评选出67名苏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技能、高级技师。

    五是制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资助措施得到认真措施。出台了《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对承担、参与重点项目的骨干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苏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大额度培养资助。继续开展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和学历学位资助。全年共对19个项目提供了8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17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40多万元的学历学位资助。

    六是“苏州行业重点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充实。市人才办与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文广局等部门携手,与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在生物医药、软件、电子信息、模具、保险、会展和文化七个领域开展了行业重点人才推荐工作,掌握了以上7个领域共45名重点人才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了“苏州行业重点人才信息库”。

    四、切实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加大人才服务力度。

    一是以“姑苏人才计划”为重点组织大力度人才政策宣传。为提升海内外人才对苏州招才引智政策的知晓度,通过海内外多家媒体大力组织宣传推介。以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告的形式,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解放日报》等7家重要媒体上发布“姑苏人才计划”。同时,还通过上述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对“姑苏人才计划”和“重点创新创业团队人才需求”进行了宣传。

    二是做好重点人才服务工作。召开了全市科技人员团拜会,并结合团拜会召开了院士迎春座谈会,发放了院士度假费。全年共举办5次高层次人才沙龙。分2批组织了44名专家赴东北短期修养。组织128名市拔尖人才和专家咨询团专家参加体检。继续做好“省333高层次人才”图书津贴发放、市拔尖人才津贴发放等工作。

    三是进一步做好专家咨询服务工作,完善咨询服务机制。认真开展博士联谊会、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活动,通过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交流互动。切实加强专家咨询团建设,办好《专家咨询》,并通过组织论坛讲座、课题调研、编印论文等形式组织专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搭建专家与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沟通的桥梁。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