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游莫留乡村“忧”
发布时间:2008-07-08 点击次数:次
近年来,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一些城市周边形成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一些开展乡村游较好的地区已脱贫致富,一些地方的乡村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市场正从单一的“农家乐”,逐渐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发展乡村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鼓励农民转变观念,依靠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为传统的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游产业时,缺乏节约和保护的忧患意识,发展乡村游留下了乡村“忧”。
一忧盲目跟风。有的地方把国内一些开发较为成功的景区、景点作为“典范”,模仿其做法,从而丧失了本地的特色。二忧急功近利。一些地区急功近利,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生态为代价,没有规划,盲目开发,将现代化的硬设施塞到乡村风景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三忧劳民伤财。一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惜举债斥巨资盖宾馆、塑广场、修公路、造游园、建亭廊、挖水池。人为制造景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四忧舍本逐末。一些地方放着自己原生的文化、民间的资源不去用,而是组建所谓的文化表演队、艺术团等,用稀奇古怪的异域风俗打扮自己,缺乏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意识,没有了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失去了地方特色,使深厚的文史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注重人造景观而轻视生态环境建设,忽视对当地文化的发掘保护。
乡村游应该是“绿色游”、“生态游”、“可持续性游”。乡土味是乡村游的特色,是乡村游的根,应该突出乡土特色,营造田园之美。发展乡村游,不能以破坏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应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既要科学规划,又要保持乡村特色,更要挖掘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