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政治理论

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互动天地)
发布时间:2008-12-03  点击次数: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话录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吴珺 何民捷
 
  嘉 宾:
 
    黄守恒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
 
    赵振华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研究员
 
    孙 平 四川省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推进城
 
  
 
  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何理解和把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意义与主要内涵?如何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与有关专家和地方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对话。 
 
  主持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请各位专家对此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黄守恒: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其意义十分重大。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上作出重大调整,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只有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一些农民权益受到侵犯,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只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使广大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因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就抓住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
 
  黄群慧:当前,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快速推进,我国总体上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从工业生产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大国,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从产业结构看,工业生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进出口贸易看,我国已成为进出口贸易大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从国家财政收入看,我国财政收入已超过5万亿元,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为工业服务的流通业。这表明,我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能力。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农业占GDP的比重低于15%、城市化率超过40%、农村劳动力就业占总就业比例低于30%时,就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我国2007年人均GDP为2456美元、农业产值比例为11.7%、城市化率为44.9%、农业就业比例为44%,除了统计上的农村就业指标有所差距外,其他指标都符合上述标准。因此,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07年,国家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一年多实践,为深化体制改革、破解城乡结构性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了经验。通过城乡统筹试点,我们已有了很好的经验,在全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主持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目的在于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那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呢?
 
  黄守恒:对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内涵的认识,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我理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指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指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一体,其实质在于从法律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把支持和加快“三农”发展作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黄群慧: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理论的范畴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布局等各个方面,所以不同的学科对其的理解会有不同程度的偏重。我理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最基本的内涵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现代文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这意味着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壁垒的攻坚战开始了。
 
  赵振华:应科学地理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内涵,注意避免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并不意味着把农村改造为城市,而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统一城乡规划,将农村规划纳入区域总体规划中,把落后农村改造为现代农村;统一城乡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布局合理化;把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等等。二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发展一体化,还包括社会发展一体化,特别是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三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不分贡献大小一味将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拉平,而是要在城乡实现同样贡献获得同样收入。四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是要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停下来,而是要继续繁荣城市,让城市具有更大的辐射功能,以带动农村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主持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关键在于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因为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那么,如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
 
  黄守恒: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的目标,加大制度创新和建设力度,力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促进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制度,建立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制度,建立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制度,建立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制度。 
 
  赵振华: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体制改革力度。一是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体制,引导各级政府在继续搞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使各级政府把更大的物力、财力和注意力转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着力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乡镇综合改革,探索适合各个地区特点的乡镇机构模式;加大对县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系。三是深化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主要是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大幅度提高农村学生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统筹城乡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从农业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向城市;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农民防得了病、看得了病、看得起病;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主持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地加以推进。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请孙平副组长谈谈成都市的做法和经验。  
 
  孙平:成都是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同时又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2003年以来,成都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破解“三农”问题入手,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个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探索实践了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改革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5年多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作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对传统观念、体制机制和领导方式的全方位改革。成都市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为基本方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在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向城市、城镇及中心村等集中居住区转移,优化城乡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是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农村市场化机制。农业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关键在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核心在于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产权制度。成都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眼于严格保护好耕地,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对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平台,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
 
  三是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切实解决政府管理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成都市近年来通过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大部门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和城乡一体的就业、社保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四是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群众基础。成都市围绕切实保障好农民的权益,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展乡(镇)村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管理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