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政治理论

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07-12-20  点击次数:

李崇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提出并由十七大确立的、具有长远指导作用的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战略任务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中鲜明提出和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其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号召,可以说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最集中的本质体现,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灵魂,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

  一、旗帜就是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高举这面伟大旗帜,首先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历来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将来必定还是这样。这既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性质所决定了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要在中国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与中国的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实现中国化,才能与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融为一体,并成为其核心内容、成为我们党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才能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我们党86年的奋斗史上,这个过程是先后围绕解决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不断展开和曲折推进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而使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和与时俱进。显而易见,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相继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各自的系统性、阶段性的特征,又具有共同的主题和共同的精神实质。我认为,它们的共同主题,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回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共同思想实质,则都是立足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揭示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用以指导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旗帜就是发展道路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为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自实践,这一科学理论进而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应该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这种有机统一,首先表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上。从经济制度看,我国在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就既使其生产关系与我们目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从而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条根本原则”。从政治制度看,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是既保障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保障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和社会主义的政体,同时又有利于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文化制度看,我国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我国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导下,要建设和发展的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借鉴外来有益的文化成果的先进文化。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了满足社会的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它既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性,从而为国家发展进步提供日益重要的精神动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其基本制度及其实现形式即体制模式的统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性的规范和保障。然而,社会主义的这些基本制度要得到坚持、巩固和完善,其优越性要真正发挥出来,还必须依赖于有其必要而有效的实现形式、还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义体制的全面改革。现在,我国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新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当然它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但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更为突出和紧迫的任务,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效益,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三、旗帜就是前进方向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为要紧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在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要求和掌控,直接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是取决于它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必须逐步实现的要求,因而它体现和代表着工人阶级及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二是它取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政治路线及其指导下的实践,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之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直接地要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引导和规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路标,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政治保证。所以,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就要求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断提高坚持这条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巩固、要充分显示其优越性、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归根结底,要依靠现代化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发展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搞好配套改革,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高举旗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及它内在地包含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和本质要求。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密切相关的。而坚持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做到:第一,坚持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要有两个基本前提:其一,实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是其共产党人和理论工作者必须站在工人阶级立场,认真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及其精神实质,能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重大的现实问题。其二,实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基础性的前提,是必须深入了解和较全面地掌握中国国情,即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中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情况。第二,坚持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正确解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是讲了多年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好的大问题。其中问题的关键,是有些同志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割裂开了、对立起来。其实,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是前提,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就谈不上它的运用、发展和中国化。第三,坚持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的特殊性结合和统一起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种结合和统一的典范。在这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遵循和体现的,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主要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地表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是真理的普遍性。而其中的“中国特色”,则是:前者表现为,不是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由工人阶级在中心城市进行暴力革命,而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后者则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而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四,坚持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变动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就是向实践和时间开放。理论是对现实的反映。随着时代、实践和各门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放弃那些已经过时的个别判断和个别结论,必须在总结实践经验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理论创新,必须不断实现中国化,以保持理论的活力和获得时代气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上的这种变动发展和进步,是一种常态,它往往还表现为阶段性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只要它还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的体系,那它就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质”上的规定性,还必须有相对不变的、一脉相承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总之,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上述的条件制约和几种关系结构,是为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