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远程教育 > 学习园地 > 政治理论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发布时间:2007-12-10  点击次数:
  
——纪念《资本论》出版140周年
                 卫兴华 张宇
  140年前,马克思出版了光辉的著作《资本论》,这一伟大著作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资本论》所揭示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指导。

  《资本论》虽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其运动规律的,但它所阐明的原理和规律,特别是它的方法论,对于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充分体现和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即客观的必然过程。列宁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马克思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构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认识和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资本论》既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又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兴衰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不要资本家和地主个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负责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这与以往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要剥削阶级的后代为其祖辈的经济关系负责的“唯成分论”是不相容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生产关系中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等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的分离。我们进行改革也需要以马克思的产权(财产权)理论为指导。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资本论》揭示了有关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如关于劳动时间的节约是人类首要的经济规律的理论,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理论,关于生产的首要性以及生产与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论,关于劳动过程的一般内容和基本要素的理论,关于分工协作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理论,等等,这些规律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条件和一般要求,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是适用的。

  《资本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认为《资本论》主张计划经济,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指导意义的观点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恰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此又需要首先阐明有关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许多一般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这些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生作用。商品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它可以与多种社会经济相结合。商品经济与生产力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我们的发展与改革,是与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分不开的。

  《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为我们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轨迹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有助于我们健康有效地推进对外开放,处理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大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警惕和防范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再次,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中包含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的一些一般要求,如关于增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方法,关于扩大再生产中内涵与外延型、集约与粗放型的界定和相互关系,关于利用和改进分工协作、利用科技进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关于加快资本循环周转的方法等,这些原理和规律如果抽去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定关系,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作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篇章,但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对比时,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论述,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实行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等重要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阐明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方向,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成为了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已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科学理论,已经通过革命与建设实践而变为现实。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又是结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是一脉相承中的创新。

  《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被忽视或简单化了,如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多种财产权及其内部构成关系的观点等,这些观点的重要价值目前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释。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有一些与当时现实相符,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已与当前现实不符的具体观点,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改变。例如,《资本论》中讲作为世界货币的只能是贵金属货币,这符合当时的实际,目前金本位崩溃的条件下,美元等纸币也可充当世界货币,需要理论上予以阐明。3、我们在社会主义实际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与时俱进的新的探索与研究,作出科学的说明,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4、需要力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减少误解与错解。应当区分哪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哪些是需要随着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的具体观点,哪些是附加于马克思的甚至错解了的东西,特别是要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坚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整体系。这一理论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等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是否定而是体现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更加辉煌的成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