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道德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组
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党员队伍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甚至道德败坏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前不久,我们组织了由部分青年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五个调研组,分别赴河北省部分企业、农村、机关、社区和学校等系统对党员队伍道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当地党员的思想道德现状表示关注和忧虑,有68%的人认为当前“党员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有92%的人认为“当前亟待大力加强共产党员的道德建设”,87%的人认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当地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调研结果显示,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时期党员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标准降低。调查发现,有75%的人认为当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淡化了”,甚至有7%的人认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根本没有什么道德观念了”,只有18%的人认为当前“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加强了”。在调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当前“党员干部道德的标准降低了”,比如在回答“您对待工作能否像焦裕禄和孔繁森那样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时,只有19%的人回答“能”。当问及“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您应该如何处理”时,只有41%的人回答“应当放弃个人利益”。在回答“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时,有22%的人认为应该是“大公无私”,57%的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54%的人认为是“公私兼顾”,还有3.5%的人回答“说不清楚”。
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辨别力。调查中发现,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知之甚少。比如在回答“领导干部应当遵守什么道德基本原则”时,有28%的人回答是“集体主义”,有58%的人回答是“服务、公正、效率”,有34%的人回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6%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在回答“你是否知道我国现阶段领导干部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时,仅有21%的人回答“知道”,有58%的人回答“不完全知道”,还有24%的人回答“不知道”,17%的人“说不清楚”。由于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清楚,所以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一些基本的是非、荣辱、善恶面前态度不明朗、行动不果断。
部分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失范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在工作或生活中,一些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信仰缺失。在座谈调研时,基层许多同志突出强调这个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也比较明显地反映了这个问题。比如在回答“您在处理公务活动中能否做到不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时,仅有8%的人回答“能”,而有32%的人回答“基本上不能”。在回答“当前领导干部行为失范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有32%的人回答是“行贿受贿”,57%的人回答是“权钱交易、买官卖官”,36%的人回答是“用公款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在回答“当前条件下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做到既不受贿也不行贿”时,有11%的人回答“能做到”,有32%的人回答“做不到”。
新时期党员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造成少数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社会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带来的影响。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这种多元价值观影响到党员领导干部道德领域,导致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道德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领导干部道德失范。
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本质和主流。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某些消极东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一是商品经济原则同党性原则之间存在的对立性,使少数领导党员干部产生了认识困惑,不知如何去坚持党的宗旨;二是发展市场经济导致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作出错误的道德价值选择。再加上我国目前生产力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我国毕竟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物质利益的增加都对人们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常常抵挡不住物质利益特别是金钱的诱惑,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谋取私利,甚至走向腐化堕落。
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又由于民主集中制没有有效地贯彻实行,使权力过分集中到个别领导者手中。权力过分集中的一个重要弊端是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特权现象以及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软弱无力,致使提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制度保障很不健全,甚至在干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治现象。比如党和国家虽然取消了干部任职终身制,在干部选拔、任免上也引进了竞争机制,但具体实施时往往还是流于形式。这种状况导致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而是围着上级领导转,想方设法向上级讨好甚至行贿,为了求得职务升迁而丧失道德。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特别是干部体制的弊端是导致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失范主要原因的不在少数。
社会调控机制不健全的影响。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有赖于强有力的社会控制监督和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而目前我国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调控机制明显存在不健全的状况。一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社会调控机制的作用发挥有限;二是多种道德思想和多元价值评价标准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调控机制难以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在问卷调查中,有46%的人认为社会舆论“基本不起多大作用”;有38%的人认为部分党员干部道德失范是“多元价值评价标准扰乱了人们的思想”。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自身滞后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等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作为不切实际的东西加以否定,从而导致了某些“吏无吏德”、“官无官责”的消极现象,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加上这些年我们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措施欠缺,从而导致了部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约束虚无化、道德越轨无惩治化等状况。我们在问卷调查时,有56%的人认为“道德规范不健全、不明确、不具体”。由此也就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的道德知识,因而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部分党员干部放松了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是导致其丧失道德人格的主观原因。近年来,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不注重自身思想改造,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丧失了理想和斗志,追求享乐,成为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俘虏,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调查中显示,有42%的人认为,造成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和“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
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共产党员的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从多角度、多方位抓紧抓好,更需要全体共产党员以身作则,认真践行。
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理论武装中保持政治坚定,在把握规律中明辨前进方向,确保在复杂环境中理想信念不含糊、不动摇。当前,尤其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理论武装中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升华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境界,永葆思想上的先进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
密切联系群众,投身社会实践。坚持宗旨、一心为民,既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又是其行为准则。只有为群众动真情,才能为群众办实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都能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真正以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强化内在约束,提高道德修养。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尊重自己的人格。要注意防微杜渐,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省”,就是要勤于反躬自问,善于反观自照,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反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警”,就是要做到警钟长鸣,善于自我警示,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廉洁自律的高标准、严要求,牢牢守住党性原则的防线、思想道德的防线和法规纪律的防线。“自励”,就是要坚持正确方向,砥砺奋斗精神,克服平庸思想和安于现状的心态,始终做到创新进取。
勇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监督。党内民主生活是否健全,关键看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否得到坚持和发扬。要着力克服党内民主生活庸俗化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既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又要坚持党性原则,勇于批评他人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既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诚恳接受组织和同志的批评,不文过饰非,又要坚持真理,敢于同那些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行为作斗争。党内监督和党内民主是相辅相成的。要在有效的监督之下,提高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牢牢把住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底线。
德治法治结合,构建长效机制。道德建设要靠必要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党员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是当前和今后加强党员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把一些与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将道德建设引向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引导和规范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执笔人:韩振峰、武雁萍、王晓青、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