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普陀区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关怀凝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组织建设的新载体、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拓展党员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为全面建设和谐新普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07年4月-5月,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胡佩艳同志牵头,区委组织部开展了“积极拓展党员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发挥党员服务中心教育党员和联系服务群众平台作用”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对进一步拓展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和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1年开始,经过6年的发展,全区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并正常发挥了功能。
(一)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网络。
2001-2003年的初创起步阶段。
(二)在实践中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发挥了功能。
党员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建立健全并坚持执行了首问责任制、回执制、信息反馈制和跨省市组织关系转接代理制。每年为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8000多人次,为100多名外出党员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确保流入党员都能就近找到党组织,流出党员都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二是“两新”组织构建党组织的孵化器。以区域内“两新”组织中党员和从业人员为基础,通过开展“隐性党员”集中梳理、接收入党申请、代理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有关事务等,为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提供帮助,推进“双达标”任务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务的实现。同时,积极整合社区党建资源,为“两新”组织党组织搭建工作平台,指导新建立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工作实效。三是区域内所有基层党组织共享的资源平台。以较完备的硬件设施和党建网、党报党刊、电教片等丰富的党员教育资源,为区域内缺少资源的各类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有效服务。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区9个党员服务中心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党员集中教育的开放式、共享式阵地。四是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开通电子信箱和24小时服务热线,开辟接待窗口,设立“心语室”,坚持以诚心诚意、文明礼貌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做好党员求助的受理工作。同时,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创设服务项目,定期举办“百名老党员健康体检”活动,开展困难党员帮困慰问工作。五是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开展与驻区单位的共建联建活动,建立党员志愿者(义工)队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开展各类服务,搭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平台,成为为群众提供经常性服务的固定窗口。
二、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管理体制不统一,功能定位存差异。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是在社区(街道)、镇党(工)委领导下关怀凝聚党员的新载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新网络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平台,接受党(工)委组织人事部门的业务指导。但在实践中,党员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有的党员服务中心因人事安排问题,组织人事部门不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职责;有的党员服务中心受社区综合党委的领导,承担了社区综合党委的大量具体事务,成为了社区综合党委的办事机构,很难把工作有效地覆盖到居民区和其他驻区单位。管理体制的不顺,影响了党员服务中心功能的发挥。
(二)资源配置不平衡,工作成效受限制。
近年来,各社区(街道)、镇党(工)委对党员服务中心的发展比较重视,逐步加大了软、硬件投入的力度,应该说党员服务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事实上,各单位的资源配置情况不平衡,有的资源配置仅能满足中心的日常办公,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形势相匹配。
在人员安排上,党员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一般由组织科长或从科级岗位退下来的干部兼任,属于公务员编制,而大部分主要从事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是聘用人员,部分还是退休后返聘人员。他们虽然工作责任感强,但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工作精力有限、专业技能不强。2005年7月,由区委组织部统一招聘的事业编制党群工作者,虽然年龄较轻,但普遍没有社区和党务工作经验,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由于社区用人渠道较窄,懂党务、善组织、会协调的优秀党务干部较少,导致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才匮乏。
在经费安排上,根据市党员服务中心的要求,各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每年应该保证15万元左右,我区现有部分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远没有达到这一基本水平,个别服务中心每年的活动经费只有1—2万,经费的严重不足,很大程度影响了党员服务中心功能的发挥。
在硬件设施上,目前,我区只有长寿、曹杨两家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和活动场地,其它中心的活动场地都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中心资源共享。有的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使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的服务中心在协调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开展工作上存在不足。
(三)创新意识不够强,工作方式较单一。
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区各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强,还未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有的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党员服务中心布置的任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发服务项目不够;有的是坐等党员上门,深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之中,主动关心党员的需求不够;有的习惯于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开拓进取、深化发展不够;有的受人的因素制约较大,一旦人员变动,工作就打折扣。同时,大多数党员服务中心还只陷于“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性还未形成机制,为群众、社会服务的覆盖面也不广。比如,党员服务中心组织的活动基本上还是以党的知识、党务政策培训为主,形式不够新颖,内容比较单一,活动的针对性、目的不够明确,很难满足广大党员的需求,激发党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在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提升服务品质、创设服务品牌上需深入研究、实践。
三、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党员服务中心的定位。
要把党员服务中心置于社区“1+3”党组织领导体制的大背景下统筹考虑,明确党员服务中心是在社区(街道)、镇党(工)委领导下关怀凝聚党员的新载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新网络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平台,明确党员服务中心接受党(工)委组织人事部门的业务指导。社区(街道)、镇党(工)委要加强对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领导,指定1名党(工)委成员为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要问题。要理顺党员服务中心与居民区党委、社区综合党委、行政组织党组“三条线”党组织的关系,使党员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社区(街道)、镇党(工)委的中心任务,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开发服务功能,加强服务项目的体系化建设。
在党员服务中心发挥五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开发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初步形成普陀区党员服务的十大项目体系。即,在关怀凝聚党员方面,要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地、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平台、流动党员管理的枢纽、困难党员接受帮助的家园”;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要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教育群众的阵地、服务群众的窗口”;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两新’组织构建党组织的孵化器、党务干部教育培训的大课堂、社区各类党组织资源共享的交汇点”。在功能拓展上,要注重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舞台。
(三)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要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工作队伍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般应由社区(街道)、镇党(工)委组织人事科长兼任,每个党员服务中心应配备2-3名事业编制或聘用制的专职工作人员。要特别重视加强年轻党务干部的培养,形成年龄互补、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党务干部队伍。要按照市党员服务中心关于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的党建元素。同时,要增强党员服务中心的整合、协调能力,提高各项硬件设施的实际利用率,避免“贪大求多”。要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的经费保障,每个党员服务中心每年的活动经费应保证在8万元以上,并根据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数量的不断增长,保持适度的增长率。
(四)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党员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区党员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强化对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职能。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针对面上普遍关心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前瞻性研究,了解掌握情况。二是要及时制定和出台党员服务中心阶段性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政策,对党员服务中心的发展进行引导,对有关重要问题做出统一部署。近期要对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服务中心保障措施建设、关于进一步拓展党员服务中心功能的意见等文件。三是要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申请下拨制度,形成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等方式,培育典型、推动面上,进一步调动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创造性、积极性,把全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
文章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