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社区党建
党建创新 激活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08-07-15   点击次数:

  

党建创新 激活一池春水

――万州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 应  傅  丁栋成

    ■ 城乡支部“手拉手” 趟出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

  新闻背景:万州第一批城乡党支部“手拉手”活动,结合移民外迁、村居换届、柑橘收购等工作,41个城区机关、社区党支部为农村送信息、出点子、办实事,为农村党员上党课30堂、赠订党报党刊1000多份、赠送图书500多套、传授实用技术20000人次、提供致富信息900余条、推荐致富项目120个、转移劳动力12500人、组织慰问3210人次。

  1月4日清晨,太阳刚跃出山头,田野的雾气尚未散开。万州分水镇石碾村的高音喇叭就响了起来:“村里的全体党员,快到村办公室前集合,统一乘车到城里走亲戚去!”

  石碾村的党员在万州城区有一群特殊的亲戚,就是三峡中心医院的党员兄弟。

  让37名党员激动的是,在三峡中心医院石碾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座谈会上,三峡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庆平向石碾村党员承诺:“中心医院和石碾村两个党组织的手拉在了一起,心就要往一处想,尽快探索出一条让石碾村早日脱贫的新路子。”为方便村民就医,三峡中心医院为石碾村建起了村卫生室,还免费送药品、送器械、培训卫生员。医院还将石碾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作为定点采购地。

  后山镇天池村4组和5组地处偏僻,山高坡陡,村民祖祖辈辈在山沟里挑水喝,一遇旱灾,大家便四处找水。去年,在首批41对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中,该村党支部与区自来水公司党支部结成了“亲戚”。区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将3000多米长的优质水管和配套管件送到天池村,安上了自来水管,家家户户告别了挑水喝的历史……

  2008年,万州区委启动了第二批城乡党支部“手拉手”活动,确定100个城区单位党组织与100个农村党支部结对“联姻”。

  ■ 创设“党内温暖工程”基金 建立党内关怀长效机制

  新闻背景:为实实在在关爱每一位党员,万州区实施了党内温暖工程,创设了“党内温暖工程”基金。目前,基金已接受捐赠110万元,累计发放近100万元,惠及1700多名贫困党员家庭。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共为贫困党员家庭办实事3300余件,为贫困党员家庭联系就业岗位700多个,全区5000余名党员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

  5双崭新的鞋垫,一针一线饱含着一位老党员对组织关怀的深深感激。被万州区委组织部收藏的5双鞋垫,有着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

  去年8月,有57年党龄的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老党员王永发,焦急万分。他孙子考上了大学,因家庭贫困,缴不起学费。眼看开学在即,王永发心里有如针扎。从社区干部口中得知万州建立了“党内温暖工程”基金后,老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万州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写了一封信,反映自己的实际困难。

  让王永发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居然收到了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谭德成的回信。谭德成在信中告诉王永发,他所反映的困难,组织一定会帮助妥善解决。

  几天后,万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便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并送来了慰问品,向他详细讲解申请“党内温暖工程”基金的程序及有关规定。

  随后,谭德成又亲自登门,不仅送来了帮扶资金,还与他家结成了“亲戚”。

  “谭部长,党组织的关怀和照顾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几双鞋垫虽然不值钱,但都是家人一针一线纳出来的,代表我们的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谭德成郑重地收下了王永发这份特殊的礼物。开学时,老王送孙子去上学,临别时老人热泪盈眶:“孙子,这次你能上大学,可千万别忘了党恩!进入大学后,一定要争气!”

  这样的感人事例举不胜举。去年,万州区计生委职工崔吉琼的儿子患了白血病,为治病花去20多万元钱,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党组织向崔吉琼伸出援助之手。崔吉琼泪流满面地说:“组织给我送来2000元钱虽然不能救命,但党组织的关怀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温暖!”在去年8月举行的全区“党内温暖工程”基金首批受助代表座谈会上,崔吉琼怀着感激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三躬。

  龙都街道辖区的张甘祥、钟鼓楼街道辖区的向志荣、走马镇的陆铁毅、李河镇的应德伍……这些曾经的贫困党员,都是在万州区党内温暖工程的阳光照耀下,通过发展种养业或外出务工,逐步脱贫增收的。致富后他们成为了拥护党组织、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的带头人。

  在党内温暖工程的感召下,自去年8月以来,有600余名直接或间接受益的普通群众主动要求入党,累计向各级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493份。

  ■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党员争当领头羊

  新闻背景:万州区积极试点在产业协会建支部和在产业链上建党小组的模式,在协会、产业、行业中建立党支部共46个,找准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让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万州百安坝移民新区的江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从围绕产业建立党组织后,企业发展就装上了“发动机”。

  2007年,公司决定围绕经营和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设立党小组,车间主任、班组长全部从党员中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30个党小组在产品质量、工艺和效益上展开了大比拼,内部切磋、探讨成了家常便饭。公司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有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企业发展关键在党员和党组织!”

  拥有多项国家级殊荣的重庆鱼泉产业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同样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舒中云、邓波等党员长年在外跑市场,逢年过节、总是安排其他业务员回家团聚,自己在办事处坚守岗位。魔芋车间主任、党员杨小兵白天在车间组织生产,晚上钻研工艺技术,研发新产品,使公司魔芋产值连年翻番,被员工誉为“钢铁战士”。制造公司的党员经常带头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公司员工已经把“党员就是不一样”当成了口头禅。

  九池乡黄梅村,是万州区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全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没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领,黄梅村不会有今天的面貌!”这是余德福等一批种养业大户的评价。

  在万州区委组织部和乡党委的指导下,2006年初,黄梅村党支部结合党员的生产实际和党员特长,本着“产业相同、行业相近”的原则,打破以往以地缘结构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按照产业布局,打破村民小组界限,重新设置党小组。全村共设立种养殖业、劳务转移、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帮贫致富、非公经济6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在致富能力强、有带领农民致富愿望的党员中选举产生。各党小组还选出了产业项目信息员、技术员、销售员,帮助党员、群众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推动了黄梅村农村经济发展,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假日经济成为该村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已引进业主投资700万元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兴建了雨桐山庄、神龙大观园等“农家乐”,仅这两大产业,每年的综合收入就有1000多万元,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500元,村民生活水平节节攀高。